云南少數民族服飾盤點

      時間:2019-07-26  來源:  作者: 我要糾錯


      云南的姑娘美,不僅有好山好水的滋養,更得益于華美獨特的服飾裝扮,這片擁有中國最多少數名族的土地,這里的人民獨具特色、自成一組,服裝、配飾、風俗、文化都彰顯著各民族的別樣風格。

       

      彝族 

      由于彝族支系眾多,居住分散,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,樣式各異,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,多姿多彩,獨具風格。

      滇東南地區彝族女裝款式為右襟或對襟上衣、長褲,個別地區著群。男裝為對襟衣,外套坎肩,著寬襠褲。服飾工藝有挑花、刺繡、鑲補、蠟染等。

      滇西地區彝族婦女多為前短后長的右大襟衣,下為長褲,系圍腰,套坎肩。

      楚雄地區彝族女裝為右大襟短衣和長褲,少數地區上著對襟衣,下著花裙。工藝以鑲補、平繡為主,圖案多為花卉。

       

      納西族 

      納西族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。麗江納西族婦女穿長過膝、寬腰、大袖的大褂,外加坎肩,腰系百褶圍裙,下著長褲,披羊皮披肩。

      寧蒗納西婦女穿短衫,下系長可及地的百褶裙,披羊皮,裹青布頭巾,戴金、銀、玉石等制作的耳環和手鐲,并喜歡束“羊皮帶”或“圍腰帶”。

      納西族青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多偏重于明快、艷麗的色調,中老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則多采用青、黑色等的面料,顯得莊重素雅。

       

      每逢節日,納西族婦女都要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和披上她們最喜愛的服飾—七星披肩。披肩用整塊的黑羊皮做成的,上部縫著6厘米的黑呢子邊,兩肩處有用絲線繡成的日月圖案和依次排列的“七星”。熱門稱這種披肩為“披星戴月”。它象征著納西族婦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勞動。

       

      傣族

     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,既講究實用,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,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,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。

     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,著白色或緋色內衣,腰身細小,下擺寬,下著各色筒。德宏芒市等地婦女,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,長褲,束小圍腰,婚后改著對襟短衫,黑色筒裙。

      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制花腰帶系筒裙,由此而得名“花腰傣”。她們的服裝以黑色、紅色基調為主,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,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,腰間裝飾長達五、六米的繡花腰帶,頭戴尖頂“雞樅”斗笠帽,帽沿上翹。

       

      哈尼族 

      哈尼族男子頭裹黑或白色包頭,老人戴瓜皮帽,穿對襟上衣和長褲。穿布鞋或用木板、棕繩制作的木板鞋。西雙版納的哈尼族男子身穿右開襟上衣,沿大襟鑲兩行大銀泡。

      哈尼族女子服飾各地各有特色。紅河地區穿右開襟無領上衣,以銀幣做紐扣,下穿長褲,著盛裝時外加一件披肩,有的還系花圍腰,打花綁腿。在衣服的托肩、大襟、袖口及褲腳上,都鑲有幾道彩色花邊,坎肩則以挑花做邊飾。穿高筒尖頭繡花鞋。

      西雙版納和瀾滄一帶的婦女,下穿長及膝蓋的折疊短裙,打護腿。平時多赤足,喜慶節日愛穿繡花鞋。女子蓄發編辮,少女多垂辮。歲數較大的婦女把辮子盤于頭頂,用黑或藍布纏頭,或戴自制的帽子。帽上鑲小銀泡、料珠,或是垂下許多絲線編織的流蘇。也有的喜愛用銀鏈和成串的銀幣、銀泡作胸飾,戴耳環和耳墜。瀾滄的婦女喜戴大銀耳環。

       

      基諾族 

      基諾族人數雖少,但在服飾上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民族。在一般的民族服飾中,往往女子服飾比男子服飾豐富,但基諾族卻恰恰相反。基諾族服飾簡單古樸,他們喜歡穿自織的帶有藍、紅、黑彩條的土布衣服。

      基諾族男子穿寬褲和無領對襟白衣。女子上著繡有各色圖案的白色背心,外罩無領長袖外衣,下穿黑色紅邊的合縫裙子,身背大麻布袋。基諾族崇拜太陽,日月花飾就是基諾族人民審美心理的歷史積淀,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苗族

      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,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。銀飾、苗繡、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。

     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、大領、對襟短衣,下身穿百褶裙。衣裙或長可抵足,飄逸多姿,或短不及膝,婀娜動人。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,上身大襟短衣,下身長褲,鑲繡花邊,系一幅繡花圍腰,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。

      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,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,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,頭纏青色包頭,小腿上纏裹綁腿。

       

      佤族

      佤族崇拜紅色和黑色,服飾多數以黑為質,以紅為飾,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。

      佤族婦女裝飾別具特色,喜歡帶大耳筒、寬手鐲、細藤圈,標志著佤族人粗獷、豪放的堅強性格。佤族男子服飾則較為普通。

      佤族服飾因地而異,基本上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,顯示著佤族人粗獷、豪放的堅強性格。

      佤族婦女傳統服飾的另一個鮮明標志,是頸、臂、腰、腿上都戴數個、數十個竹篾圈或藤圈。未成年女子,每增加一歲即加一腳圈,故有“欲知年齡數腳圈 ”之說。這種特征,是佤族竹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。

       

      傈僳族

      傈僳族服飾典雅、美觀、大方。不同地區的傈僳族婦女因服飾顏色的差異而被稱為白傈僳、黑傈僳、花傈僳。

       

      傈僳族男子服飾最早模擬喜鵲的顏色與樣式,稱喜鵲服。上衣是麻布短衫,下穿及膝黑褲,纏黑布包頭。傈僳族男子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羊毛彩帶,肩背革制箭包、砍刀等物品。

      傈僳婦女的服飾樣式主要有兩種:一種上著短衫,下穿裙子,裙片及腳踝,裙褶很多;另外一種上穿短衫,下著褲子,褲子外面前后系小圍裙。

       

      白族

      白族的服飾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,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。白族人崇尚白色,男子服裝各地大體相同,婦女的服飾款式各地略有不同,但都以白色衣服為尊貴。

      女子服飾各地有所不同。大理一帶多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纏頭,穿白上衣,紅坎肩,或是淺藍色上衣、外套黑絲絨領褂,右襯結紐處掛“三須”、“五須”銀飾,腰系繡花短圍腰,下穿藍色寬褲,足蹬繡花鞋。已婚者挽髻,未婚者垂辮于后或盤辮于頭,都纏以繡花、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。

      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,蘊含著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語,它就是:風花雪月。解釋:白族少女的帽子,垂下的惠子是下關的風;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;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;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。

       

      (圖文整理自加油紅河、網絡)

      本文部分轉載自加油紅河、網絡

     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
      請聯系我們刪除

      標簽:

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    1. 上一篇:景頗族
    2. 下一篇:返回列表
    3. 無相關信息
      昆明生活資訊

      昆明圖文信息
      蝴蝶泉(4A)-大理旅游
      蝴蝶泉(4A)-大理旅游
      油炸竹蟲
      油炸竹蟲
      酸筍煮魚(雞)
      酸筍煮魚(雞)
      竹筒飯
      竹筒飯
      香茅草烤魚
      香茅草烤魚
      檸檬烤魚
      檸檬烤魚
      昆明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
      昆明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
      昆明旅游索道攻略
      昆明旅游索道攻略
    4. 幣安app官網下載 幣安app官網下載

      關于我們 | 打賞支持 | 廣告服務 | 聯系我們 | 網站地圖 | 免責聲明 | 幫助中心 | 友情鏈接 |

      Copyright © 2023 kmw.cc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昆明網 版權所有
      ICP備06013414號-3 公安備 42010502001045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寻乌县| 固原市| 三原县| 通河县| 六枝特区| 绥中县| 巴林右旗| 沁源县| 青河县| 新竹县| 利川市| 桐庐县| 汉中市| 新丰县| 罗城| 资兴市| 沙坪坝区| 宜阳县| 张家口市| 大厂| 宣武区| 商城县| 泸州市| 千阳县| 来宾市| 江都市| 舒城县| 小金县| 宁德市| 莲花县| 滁州市| 比如县| 阆中市| 灵璧县| 湾仔区| 桦川县| 岫岩| 华阴市| 阿合奇县| 温宿县| 大英县|